2013年8月25日 星期日

瑞典V.S.台灣:醫療制度與醫院 1:平等主義


     首先要說明的是,以下資料都來自瑞典醫學生或醫師對我的轉述,並不是有所本的官方數據。這經常會有錯誤,例如一位知識豐富的學長,他告訴我瑞典一個家庭平均有2.2個小孩,但根據 CIA 的 the World Factbook : Total fertility rate1.67 children born/woman (2013 est.) 後者較能表達這個國家實際上的人口未來趨勢。

一、人人平等
    
    我在瑞典醫院感觸最深的有兩點,第一是他們的群體關係較平等,第二是他們醫師精神壓力較輕。

    所謂群體關係,包含醫師與護理師、書記關係、「護士助手」的成員、資深資淺醫師、醫療團隊與病患及其家屬以上幾種關係,清潔人員的角色最後補充。
    這次去交換的學生來自許多國家,但大家異口同聲發現這間醫院和家鄉一大差異:所有人的制服都一樣!不管醫師、護理師、醫師助手、護士助手、通通都穿一樣的制服,唯一的區別是胸前別的名牌(職位和姓名個有一個名牌),但有些人也不別職位牌!據一位醫師說法,他並不贊成這樣的制度,因為導致病人混淆醫師護理師,常常拉著他開藥,但開藥的其實是護理師。等等,開藥的是護理師?這就是談到醫護關係。我跟隨一位類似實習醫師(醫學經驗四點五年)的學長,他每天開完晨會就分別和三個護士一對一討論病情,一個護士負責照顧五床病人,她會報告病人情形,這時醫師要決定排檢查或開藥、輸葡萄糖等,但這位學長如此資淺,於是他就大方的開始瀏覽一個全瑞典人都可以查詢的網站,看看現在病人的情況要開多少劑量的藥,然後再告訴護理師,護理師通常會照做。(在台灣,許多人覺得面子比裡子重要,要是有人看著你開藥,不管護理師、醫師、病人,都會表現胸有成竹,四下無人時再回想先前問題開始查資料。)

     他們的護理師接近於我們醫院專科護理師的程度(這只是依據我聽聞一些人對各自護理師的說法,對實際水準沒有客觀比較),兩者薪水差距較小,開晨會以及午會時有護理師出席,所有人的休息區是共用的,使的醫護溝通更順暢,階級差距更小,更能產生以病人為核心團隊合作的意識。

     一個醫師有三個護理師,一個護理師有有一個護理師助手,共同照顧五床病人。護士助手的職務我理解為介於看護和護士之間。什麼人會擔任護士助手呢?我遇到的三個護士助手,一個是護理生,兩個是醫學生。我想這幫助醫學生在醫學知識記憶、研究、公衛分析以外,更了解醫療「人」的理念。為什麼瑞典的醫學生會踴躍的擔任護士助手,在台灣我卻沒見過呢?這就要說到他們醫療體系和醫學生培訓制度,這我之後另開一章討論。

    所有人不分年紀職務,一律以名相稱,初次相見長握手為禮。我的說明書上說我的接待人叫Tony(化名),依照台灣模式,我心想應該是名年紀與我相仿的醫學生,結果第一天我一個人在晨會會議室獨坐兩分鐘後,第二個進入會議室的是白髮蒼蒼的男子,他一進來就說:「所以你就是交換學生xxx,你好,我是Tony.」說畢就和我握手。我的學長只讀了四點五年,這是他第二個月在醫院實習,他有一次向一位主治醫師報告,主治醫師做在椅子上,他就坐在桌子上,神態宛如是社團學弟向學長討論社務;在晨會和午會他發表意見和其他醫師討論病情,彷彿他們的差距只在經驗、不在年紀和職位。這和我校學生主動開口反而奇怪,被動開口顯得沒把握的模樣、長輩諄諄指導的畫面非常不同。這讓我感到他們相較來說,更尊重一個人的潛力而非資歷,尊重一個人的能力而非權力。

      最後一環是和醫病關係。以醫師和醫學生所言,病人都非常友善,醫病關係良好。照一位瑞典學弟的說法「如果你尊重別人,別人也會尊重你。」言者無心,聽者有意。此語引我一陣感慨。
      我詢問一位父親是醫學教授的瑞典學長,如果病患對醫師有不滿像瑞典除了掛號費以外開刀住院醫療全免費,難道不會導致醫療濫用?他說醫師會想辦法控制,而病人多半會接受。我說難道不會有病人堅持要做某些不必要的檢查,事後對醫療有不滿意就控告醫師嗎?這時候令我們兩人都驚訝且日後一再重複的話題來了:病患不能控告醫師!我過去只知道台灣以刑逼民(能同時以刑法和民法控告醫師)是舉世獨步,造就醫師的高「犯罪率」,但就我所知許多國家醫師只是不以刑法起訴,病人若有不滿還是可以民法控告。我繼續問若是病人對醫療有不滿該怎麼辦?他想了想後說,他們有個委員會,與會人有醫界和非醫界人士,他們會檢討系統的問題還是醫師的疏失,若是醫師的疏失,他們會給予警告,最嚴重會吊銷執照。從他的語意看來,警告對於醫師的薪資職等不會有任何影響,而在這不知何謂的「警告」和吊銷執照之間,似乎沒有其他懲戒方式。我不確定瑞典病患對這種不能控告醫師的制度滿意度如何,也許還有待更多觀察。如果這真能運行而不導致民怨,我想要有兩大要素:一、醫病資訊更對等,病人的素質夠高可以上網自行查閱醫療資訊,醫師也不必唬爛什麼都懂,不懂時可以憑藉醫療背景更精準的查詢並解讀可靠資訊。二、社會互信強烈:社會互信除了是整體公民素質高以外,更精確的說,是建立在醫師不會亂開藥、不會為了自己利益而開貴的藥給病人,病人也不會抱著作樂多檢查、拿越多藥越賺的心態來索求不必要而實際上昂貴的醫療資源,這兩點基礎。台灣兩者都欠缺,以治亂世用重典的精神來監督醫界,醫界也就「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防禦性醫療越做越多,「未求救人,先求自保。」最後醫病共同消耗全民保費、耗時耗力,全民皆輸。

    然而,「非我族類」、「嫌貧愛富」這種物競天擇下的人性反應,瑞典能免嗎?一個兩歲來瑞典的中國男學生(上海)說;『在瑞典,歧視是件很不光采的事,所以他們會在桌子底下歧視。亞洲人還好,他們比較歧視黑人和中東人』、一位兩歲從索馬利亞來的女學生也說『在斯德哥爾摩這個首都,人種混合,歧視不明顯,但鄉村地區的人心胸很狹窄,歧視很嚴重(這是她的原話,不代表我本人對台灣鄉村看法,請台灣的鄉親父老見諒)校園罷凌當然存在。』

     就種族來說,這裡的醫師護士都是白人(我目前看過兩個例外,一個是來自阿根廷的醫師,一個是黑人護士)而所有的清潔工、搬運工人若非黑人就是某種非瑞典的白人(或許是中東?我不太會辨認。)

     就性別來說,外科晨會醫師約有二十人出席,每次均只有兩名女醫師,一般外科醫師有四人(3:1)護士約有二十人(我只看到兩外護士,一位黑人一位白人),日本、韓國、俄羅斯、中國外科沒有女醫師,因此他們的交換生都表示驚訝,但我看到這樣的比例和台灣相去不遠,反而有些意料之外,又意料之中。(北歐號稱全世界最注重性別平等的區域,而根據幾年前某台灣知名雜誌報導台灣在亞洲的性別平等度還排在澳洲、紐西蘭、香港、新加坡之後。)

     瑞典有九百萬人,烏普薩拉服務的只有一百萬,我的取樣是否有偏差?我認為烏普薩拉恰是個反應傳統瑞典思維的地方。一來位處中瑞典(像較南北瑞典被視為正統);二來因為他是第四大城,不像首都充滿各國各地前來碰機會的人;三來就歷史來看,這是瑞典宗教中心(據當地同學說現在瑞典相較美國宗教色彩不強,或許更近似台灣這種把宗教當習俗參加的態度,但古代傳下的信仰核心之都仍可能以傳統為傲,保存更多瑞典特色);四來烏普薩拉大學是北歐最古老的大學(成立於1477年,據說略有爭議,但不是最老也不遠矣),人文(醫療、法社、文教)領域為全瑞典之冠,其直屬醫院烏普薩拉大學醫院和斯德哥爾摩醫院為全瑞典雙冠(根據某位醫師轉述與我自己猜測)。有上四點理由,我認為烏普薩拉更能表現瑞典傳統的城市精神,因此是個了解瑞典城市人態度的很好觀察點,這一是我當初選擇烏普薩拉為第一志願的理由之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